集团化采购助力公司降本增效

        本报记者  刘江波  王一冰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019年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对标评估结果,中国石化总分在12家同类企业中位列第一,同时采购管理体制、采购管理机制、集中采购、招标规范管理、供应商管理、信息化与大数据管理等6项单项指标也全部排名第一。

        近年来,中国石化着力提高需求侧采购集中度,持续加大集团化采购力度,2015至2018年累计实现集团化采购6367亿元,节约资金率达5.3%,集团化采购率由2014年的74.4%提高到2018年的87.5%,公司的采购资源掌控力、市场议价力和风险防控力不断增强。

        持续提升集团化采购效能

        中国石化对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研开发等所需物资实施统一的集团化采购。其中,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由中国石化总部统一对外采购。其他类型的物资,由总部物装部或牵头单位组织有需求的企业开展集中采购。

        “无论是总部直接采购,还是组织集中采购,对外而言,都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这个身份统一开展。因此,我们的资源获取能力比各企业更有优势。”物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团化采购改变分散采购的“单兵作战”模式,实现集团公司一致对外,越过多余中间环节,与物资生产企业直接对话,市场资源获取能力、市场议价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2015年以来,中国石化先后将适合框架协议采购及易派客平台的490个企业自采物资品种,调整为集团化采购,集团化采购率连年上升。同时,强化采购框架协议执行,定期通报框架协议采购率和执行、变更情况,维护框架协议的严肃性,最大限度增强框架协议采购效果。

        目前,中国石化与行业领先的煤矿、钢铁企业及其他制造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培育了一批品质可靠、技术进步的供应商,进一步提升物资供应的保障能力与市场驾驭能力。

        成本优势持续增强

        安全帽是安全作业的必备劳保用品,中国石化每年采购安全帽21.8万顶。通过集团化采购,中国石化采购的同品牌安全帽单价比主流电商平台低17.8%,全年节约采购费用124万元。

        中国石化积极开展物资成本构成分析、市场分析,建立主要物资的采购价格模型和框架协议调价机制,进一步降低物资采购综合成本。2015至2018年,中国石化通过集团化采购节约资金率达5.3%。

        在抓好大宗、通用、重要物资集团化采购的同时,中国石化大力推进办公用品及耗材、复印纸、劳保服等低值易耗品集中采购,平均采购价格较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商低30%以上,全年节约采购资金超过2亿元。

        同时,大力开展标准化采购,建立物资采购技术标准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标准化管理模式,截至2018年底,累计编制采购技术标准204项,涵盖材料、设备、电气仪表、阀门管件等绝大部分物资,提升采购效率和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助推国产制造业发展

        “中国石化的采购体量极大,供应商乐于投入更大资金与精力去研发升级相关产品,这是一个推动国产化的过程。”物装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在满足工艺参数与生产工况的前提下,中国石化也更愿意采用国产设备,一是国产设备价格优势明显,二是本土服务响应更加迅速。

        “我们使用的国外品牌压缩机,一旦零部件出现问题,需要从海外调货,这个周期非常长。但采用国产设备,技术人员很快就可以上门服务。”榆济管道输气站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

        2015年以来,中国石化累计开展重点工程项目国产化论证25项、国产化立项23项。大力推进页岩气开发、LNG储运、炼化一体化、大型芳烃等重点工程所需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发工作,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地位,助推了民族高端制造业发展,降低了采购成本。其中,LNG接收站3种型式LNG气化器均实现国产;中科炼化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挤压造粒机组实现国产化,节约采购经费数千万元。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