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标杆保供底气足

天然气分公司文96储气库员工进行安全巡检。本报记者 胡庆明 摄

本报记者  李晓君  刘心睿  王卓然    通讯员  张晨辉

一排不高的三层小楼俯视着干净整洁的井场,黄、红、灰白的管道交织,挺拔耸立的罐式设备点缀其间,两名“红工衣”结伴认真巡检,这就是位于河南省濮阳市的中国石化首座储气库——文96储气库。

储气库员工的步伐让记者感受到这里的忙碌氛围。天然气分公司中原储气库管理处经理王瑞杰解释道:“供暖季来临,我们正加紧统筹注采气工作,加强气藏动态监测,严格现场设备管理,发挥储气调峰作用,全力保障百姓温暖过冬。”

在这里,记者见到号称“储气库历史大拿”的刘国超。作为为天然气分公司文96储气库提供技术服务的项目经理,他从建库之初就在这里工作,对这里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

抚摸着如同老伙计的阀组设备,刘国超对这里的过往记忆犹新:“历经9年寒来暑往,这座储气库记录着中国石化探索储气库建设的历史,凝结着许许多多储气库人的心血和汗水。”

文96储气库所在地曾经是中原油田文96枯竭砂岩气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96气藏为山东、河南等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丰厚的天然气资源。历经多年开采,资源耗尽,一度喧嚣的气田渐渐沉寂。

进入新世纪,天然气成为优选的清洁能源。中国石化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决定建设榆济天然气管道及配套的文96储气库。天然气分公司成立中原储气库项目部挥师中原,开启建设中原储气库群的新征程。

沉寂许久的文96气藏再次焕发生机。2012年,文96储气库投产。作为储存天然气的“地下银行”和榆济天然气管道配套工程,文96储气库具备季节性调峰、管道干线突发情况下应急供气、保持干线气量平衡等3个功能,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组沉甸甸的数字,显示着这座储气库的贡献:2016年冬,北京市民用天然气阶段性短缺,文96储气库每天紧急供气150万立方米;2020年冬,面对极寒天气,高峰月采气量达293万立方米/日,切实满足调峰需求;今年以来,新增储气能力0.95亿立方米,储能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自投产以来,历经8个完整注采周期,安全运行9年,累计调峰总气量超过24亿立方米。

文96储气库大胆创新、先试先闯,成为各储气库的“先导试验库”:根据采气期、注气期生产特点的不同,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有效提升保供能力;全面排查风险点,创新推出储气库“三级验漏”制度,严把安全关口;组织编写相关教程,强化员工培训,培养了中国石化第一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建设与运行管理人才。

一名名员工,在这座“黄埔军校”摔打历练后,成为其他储气库建设管理的中坚力量。大学毕业便在文96储气库工作的徐鹏程,通过努力学习钻研,成长为分管工程的气井管理专家,并凭借丰富经验和过人技能,成为新投产的卫11储气库站长。此外,还有许多像徐鹏程这样的人才输送到文23、文13西、金坛等储气库。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