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140公里生命线

本报记者  戴安妮  陈 晨  封雪寒

经过一段蜿蜒山路,记者一行来到四川东北部的大巴山深处。青山葱葱,绿水环绕,一座橙黄色的桥梁架于东河之上,两条明黄色的天然气输气管线从中穿过。这里是西南石油分公司采气二厂所管辖的东河跨越管线,也是元坝气田天然气集输管道的重要一段。

元坝气田是世界首个埋深超7000米的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气田东西跨度50公里,南北跨度20公里,35口高含硫天然气生产井散落其间。西南石油分公司建成集输系统,通过近140公里的管线,每天将超千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输送至净化公司脱硫处理后,再输入川气东送管线,保障上千家企业和2亿多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气。

高含硫气田生产中,采输安全是重中之重。西南油气分公司围绕140公里的管线制定管控措施,形成囊括地面、地下、空中的立体化集输管道管理体系,全力确保气田管道集输安全受控。

“管线就是生命线。特别是冬季保供时期,这140公里管线的安全运行事关重大,一刻都不敢放松。”采气二厂副厂长梁中红介绍。管道贯穿阆中市、苍溪县两地老观乡、浙水乡等8个乡镇,其间还穿越7条隧道、11座桥梁,沿线居民多、地况复杂。为确保管道安全,西南油气分公司对管道压力进行实时监测,设置红外、激光等气体探测器,一旦监测到异常,集输系统就会自动关断,使管道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管线的所有数据都在元坝气田的集中控制室里进行实时展示。目前,西南石油分公司已建成以集中监控室为枢纽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管线、集输站的一体化智能监控、智能诊断和安全风险及时预警,让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企业安全生产运行。

埋在地下的集输管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及时探测异常并传回数据?梁中红颇为自豪地说:“元坝气田引入光纤泄漏监测技术,实现了管道泄漏、机械挖掘、人工作业等扰动的精确探测,这方面我们在国内算是领先。”另一方面,针对高含硫气体对管道的腐蚀风险,该气田定期开展管道缓蚀剂涂膜作业,确保气田管道腐蚀速率整体受控。

西南油气分公司还织密地面安全网。一方面,他们持续开展地质灾害评价,定期评价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落实管控措施。另一方面,他们设立元坝、老观、白鹤3个地域区块,采气工、巡线工等工作人员就近工作、靠前服务巡线维保,同时大力推行无人机巡检工作,提高巡检覆盖率和应急处置效率。

为提高工作效率,元坝气田努力推进企地共管,在8个乡镇选聘90余名安全协管人员,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管线周边异常信息联络通报机制。建成应急疏散广播系统,覆盖管道沿线两万余户居民,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及时撤离。

“我们刚刚爬上来的泥泞小路,是我们管道巡护人员日常巡检时蹚出来的。”采气二厂党委副书记袁先勇指着东河跨越管道向记者介绍道,“我们还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片区安全承包责任制。作为负责人之一,我也会定期到这里查看。”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