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唤醒沉睡油藏

3月24日,随着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对潭口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潭71斜-11、黄20斜-9、潭27斜-2三口井开展工艺方案大讨论,进入下一步现场施工准备阶段,过去碳酸盐岩油藏老井依靠常规压裂改造的历史已经结束。

“潭口地区碳酸盐岩油藏老井潭71斜-7-3井,自去年12月复查放喷以来,产量从开始的日产油5.4吨到现在的9.4吨,累计产油达541吨。这口井成为目前碳酸盐岩储层继黄20斜-4井后,第二口单井产油量超过500吨的油井,超过产量预期。”江汉工程院储层改造所副所长徐毓珠介绍。

改变工艺技术,得益于对碳酸盐岩的重新认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观念创新。湖相碳酸盐岩是目前国内外罕见的特殊油藏,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技术。“加强基础研究、自主创新,建立盐湖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徐毓珠说。

尽管潭口地区估算有利区资源量较高,但在2022年之前,这里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原因很简单,开发难度大。”储层改造所工程技术人员陈金菊介绍,碳酸盐岩结构复杂,具有储层性能差异大、低孔低渗等特点。

“我们曾在这个区块进行过常规压裂改造,但效果不明显。当时对地质的认识和工艺技术的掌握就是这样,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曾在江汉区块参与工程技术研究的技术人员姚快介绍。

近两年,江汉工程院加大对江汉潭口老区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技术支撑力度,采用集钻井、储层改造、井下工具、环空测试为一体的“大兵团”作战模式,组建专家团队攻关瓶颈问题。工程院的油田专家徐峰基本驻扎在江汉老区,主攻碳酸盐岩储层开发工艺技术研究。

更为重要的是,集智攻关加速了思路更新,科研人员调研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工艺做法、进行室内基础研究,借鉴涪陵页岩气田的非常规开发理念。“既然常规压裂效果不好,那就换一种方式。”徐毓珠说,“页岩气压裂强调大排量、大液量、大加砂量,我们把这些思路借鉴到碳酸盐岩的压裂中进行探索,提高排量、用液量、加砂量。”

同时,科研人员受到气井酸压的启示,按照“扩孔增渗,提高基质渗流能力和裂缝复杂程度,扩大改造体积”的储层改造思路,创新形成“多级酸液溶蚀+多级裂缝全支撑工艺”技术,变常规压裂工艺为复合酸压加砂工艺,形成多条“高速通道”,让每一条“高速通道”都具有原油导流能力。潭口地区的黄20斜-4井通过老井复试,获得日产26.22立方米高产工业油流,截至目前累计产油1097吨。

新思路新工艺让沉寂多年的潭口地区焕发生机。去年以来,江汉工程院基于前期工艺认识及地质特征分析,采用复合酸压加砂压裂思路,持续应用于江汉潭口老区现场老井复查10井次,实现勘探有增储、开发有增产目标,累计产油3000余吨。(李婉芊 姜建琼)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