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能“跨界” 现场变课堂

夏 梅  刘文锦  李 哲

套铣如何做到规范操作?如何加压?循环冲洗时间怎样才合理……8月初,在陵72斜-10井管柱解卡现场,江汉油田采服中心试油作业大队技术办工程师唐依华现场为试油134队的员工一一解答。

把施工现场变成培训课堂,是江汉油田采服中心创新人才培训的一个重要举措。面对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该中心紧扣需求,发挥技师联盟作用,强化现场实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操作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所需。

创建创新创效联盟,锻造创新型人才

“前几次课我们讲了SolidWorks的基本应用,今天咱们用实物进行测绘,并且根据测绘得到的数据实战画图……”7月13日,该中心群众性创新创效联盟技术负责人吴继农为10余名技师普及3D打印知识,传授软件使用、模型绘制、设置参数等技术技巧,全面推广3D打印技术,更好地服务员工创新创效。

如今,创新创效联盟每周五下午都会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培养大家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该中心发挥联盟在员工培训方面的作用,以吴继农创新工作室为龙头,通过一带多、多帮多的形式,加快锻造创新型人才。

“创新创效联盟涵盖来自各专业大队的3名油田级技师和8名主任技师。全中心有200多名技师骨干。遇到新的技术,我先给这些技术骨干讲课培训;他们掌握后再分别给基层员工授课。”吴继农表示,联盟将各专业领头人拧成一股绳,以“传帮带”放大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联盟成员郑俊才不仅能独立完成创新成果的设计,而且专利文案的撰写水平也逐步提高。去年他独立完成的《油管挂脱困装置》已经应用了20多口井,效果非常明显,就连专利的申报也是由他独立完成的。

去年以来,有220人通过创新创效联盟参与培训,员工创新创效氛围浓厚,共形成117件创新成果。

紧跟市场“跨界”,培养复合型人才

除了从事特种车辆维修,特种车辆大队101设备修理站修理工杨东生还考取了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证、场地机动车驾驶证、起重机械指挥证等专业证书。

在特种车辆大队,拿证是件“时髦事”。“注册安全工程师、压力容器证、锅炉司炉证、起重机指挥证等,我们很多干部员工都有三四个证。”该大队大队长李庆介绍,跨工种培训是为走出去闯市场做准备的。

“去年,我们拿下了涪陵配液站发电机组维保业务。前期培训中,有9名员工取得柴修证、电工证、焊工证,最终这9人成功从驾驶员转岗成为维保员工。”李庆表示,目前,该大队已有36人转岗到采气、泥浆处理等多个岗位。

“跨界”成为该中心业务工作中的高频词。随着市场不断拓展,该中心涉及页岩气技术服务、LNG、采气项目、压裂管输等业务,急需相关方面的人才。他们以“缺什么人培训什么人”为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分级培训,为外拓市场提供更多复合型人才。目前,该中心有1000多名员工参与培训,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为了满足承揽采气业务工作需求,该中心还通过送出去、跟岗实操培训等形式,进行采气工转岗培训,前后输出100多名采气工,有效缓解了一线岗位人员紧缺的矛盾。

现场“短平快”课堂,培养操作型人才

“下大直径工具要限速,太快会卡。”在王北12斜-3井套损井修复作业现场,唐依华正在讲解坡面笔尖引鞋工具的使用方法。

该井是重要水井,因为套管错断,需要在原有套管内下小套管。“该井套管错断后通道狭窄,常规工具下不去”。综合考虑,技术人员决定采用坡面笔尖引鞋工具。因为是首次使用这种工具,如何安全操作,让现场施工人员犯了难。于是,唐依华便到现场驻点,实时指导员工操作。员工很快掌握了新工具的操作方法,座封试注一次合格率达到100%。

一线有需求,现场去培训。现场作业点多面广,对员工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该中心积极培养操作型人才,有针对性地选取重点井、复杂井,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现场,为一线员工讲解操作标准、技术规范等,以灵活多样的现场培训,提升一线员工实操水平。

清河经理部组织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专业技师等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存在的风险点,“短平快”为员工进行培训,有效解决现场施工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了员工操作技能。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