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和实力擦亮“中原铁军”名片

魏园军 刘建柱 李媛媛

近年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依托海外钻井平台,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海外业务已拓展到10余个国家,在与合作企业实现互利共赢的同时,擦亮了“中原铁军”名片。

“丝绸之路”上耸立中原井架

“感谢你们在KHRS-397井取得的良好业绩!”8月20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沙特SINO-30队收到贝克休斯大包井项目部钻井工程师萨瑞和现场监督穆罕默德的表扬信,他们对该队提前3.3天完成该井施工任务并顺利交井表示赞扬。

2000年,中原石油工程首次进军素有“石油工程奥林匹克赛场”之称的沙特阿美市场,SINO-1钻井队成为中国首支进入沙特市场的钻井队伍。当时,为了赢得甲方认可,该队员工每日在沙尘漫天的环境里工作13~14个小时。历经近30天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通过了甲方严格的首次验收。在沙特钻井极限挑战赛中,他们以13.95天的成绩打破了同区域同井型最快施工纪录,获甲方称赞。

自此,“中原铁军”逐渐走向国际大舞台,在与世界一流大公司同台竞技的过程中逐步向高端市场、综合服务延伸。除了沙特市场,中原石油工程在科威特、非洲、哈萨克斯坦和厄瓜多尔市场都取得不俗的业绩。

截至目前,该公司在海外10余个国家执行合同,形成了沙特、科威特、非洲、哈萨克斯坦“4个规模市场”,在中国石化海外井筒业务中占比超过1/3。中原石油工程海外员工不断用自己的技术和实力赢得当地企业的赞誉。

波斯湾畔崛起“中国制造”

“能让中国设备走出国门、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是一件让人骄傲的事!”

常年在海外工作的李东啟发现,虽然中国的钻井服务已走出国门,但国产化设备在当地的接受度却不高。“国产装备其实可以与国外产品一较高下。”

李东啟是中原石油工程科威特SINOPEC-269钻井队的平台经理。该队因在现场标准化、HSE管理等方面业绩突出,被甲方选定为监督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基地,并作为指定队伍迎接甲方各级别访问团。

有着多年钻井经验的李东啟在科威特工作了8年多。8年间,他发现,国外的钻头出问题后,等待更换需要很长时间,这制约了队伍的发展。如果采用国产钻头,品质服务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唯一障碍是缺少甲方的认可。

“你们的钻头万一出现问题、影响生产怎么办?”李东啟的提议遭到甲方质疑。受到打击的他并没有气馁,考虑从钻机上下功夫。

“我们的钻机大部分是国内生产的,要是能提高生产效率,一样可以获得甲方的认可。”李东啟说。随后,SINOPEC-269钻井队在他的带领下多次打破工区生产纪录,甲方也对中方设备表示了肯定。

“我的钻井机行,钻头同样不弱!”李东啟说。这次,甲方没再次质疑李东啟的说法。大量国产钻头、国产设备陆续被运送到波斯湾,在科威特市场大放异彩。

在海外市场,还有很多像李东啟一样的员工,他们与设备“较真”,在帮助队伍取得优秀业绩的同时,也让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在波斯湾畔耸立起来。现在,中原石油工程每年都源源不断地将国产设备和工具发往海外市场。

外籍员工眼里的“萨迪克”

中国员工总是被外籍员工热情地称为“萨迪克”,这是当地人对朋友的称呼。

中原石油工程科威特公司有一名巴基斯坦籍值班车司机名叫马吉德,从科威特项目启动至今,已在SINOPEC-185队工作了11年。

马吉德因为家里穷,10多岁就来到科威特打工。他先是做船员出海打鱼,后来改行干起出租车司机,但收入低微。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离开科威特另谋出路的时候,恰巧科威特公司正在招聘司机,他幸运地抓住机会应聘成功,成了SINOPEC-185队的值班车司机,一干就超过10年。

回忆往事,马吉德感慨万千:“之前,中国人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来到这里后,我收获了尊重和友谊,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现在,马吉德的弟弟也应聘到该公司工作。

截至目前,中原石油工程共有42支钻井队在海外进行能源开发合作,与外国企业和员工建立起深厚友谊,他们被外籍员工亲切地称为“萨迪克”。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