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铸就“飞扬”

【上海石化冬奥火炬研发量产创新团队简介】

团队逐一攻克碳纤维复合材料耐高温、耐燃烧等多项技术难题,高质量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的研发、量产和传递现场服务保障任务。研制的碳纤维火炬外壳呈现出轻、固、美的特点,为世界首创。

2020年6月,上海石化接到研发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外壳的重大任务,立即成立冬奥火炬研发量产创新团队。由于当时火炬还没有正式样品,为了心中有数,团队借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认真研究。

9月底,当拿到火炬“飞扬”正式样品时,团队大吃一惊:它与“祥云”的区别太大了。“祥云”为圆筒形,结构较为简单,外壳为工程塑料,燃烧段采用铝合金材料,且燃料为液化气,气体压力较小。而“飞扬”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构造复杂,外壳全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且燃料为氢气,气罐压力高达42兆帕,火炬出口温度将达到800摄氏度左右。

摆在团队面前的是三大难关:如何制造火炬飘逸的外壳?如何让火炬能够经受800摄氏度高温炙烤?如何在火炬狭小的空间里安置燃烧系统?

协同创新的技术攻关就此展开。团队与东华大学一起,采用高科技的三维立体编织技术编织火炬外壳,成品看不出任何接缝与空隙;与小微企业一起,共同研发第三代树脂材料聚硅氮烷树脂,彻底解决了火炬在高温燃烧中起泡、开裂等问题;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起,研发出迷你型燃烧系统,将其安置在火炬内部。

历经3个多月,团队成功打造出具有轻、固、美特点的冬奥火炬“飞扬”。2021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飞扬”火炬揭开神秘面纱。

2021年3月,上海石化接到牵头开展火炬量产工作的任务。团队迅速出击,在火炬配件基地构建起一个集火炬外壳、内飘带、燃烧系统、火种灯制造及终端检测、产品交付为一体的总流程。其间,他们攻克了10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火炬从试验阶段到量产阶段的跨越,相继完成1200支冬奥火炬、600支冬残奥会火炬的量产任务。

之后,团队组建火种护卫队、火炬护卫队,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火种采集护送任务,高质量完成火炬传递服务保障任务。(本报记者 胡拥军)

【团队成员留言板】

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总经理 林生兵:

碳纤维冬奥火炬的成功诞生,是协同创新的胜利。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研发生产高科技火炬,是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和我们研发团队的光荣。当“飞扬”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点燃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无比自豪。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报
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