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石化坚决落实党中央和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将碳排放管控融入公司发展规划,强化能源管理,推进温室气体减排,助力形成绿色发展格局。

能效提升

中国石化深入实施“能效提升”计划,完善能源管理制度体系,通过管理节能、技术节能、新能源利用、信息化建设等方式,节约能源资源,提升能源利用率,打造绿色洁净企业。2021年,各企业开展“能效提升”项目544项,实现节能96.7万吨标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8万吨。

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印发《2021年度能源环境责任书》,落实能效提升目标任务,动态跟踪企业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指标,实施目标责任引领,督促企业科学合理安排年度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运行,严格控制用能。

修订《中国石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深入开展对标工作

积极参加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能效“领跑者”活动,瞄准一流水平,互学互促。研究设立能效对标指标,组织开展企业间、装置间对标工作,挖掘潜力,提升能效水平。

加快节能技术研发与推广

研发推广节能新技术,开展节能工艺、技术、装备攻关,推广应用油气田区域一体化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低温热利用、工业冷却水系统节能综合治理、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等成熟适用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

推进新能源利用

推进能源消费结构清洁低碳化,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

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深化应用能源管理系统,推进能源管理信息化,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

开展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工作

按照国家节能监察计划安排,组织开展6家企业节能监察和审计工作,印发节能监察工作通报,督促企业对照检查,举一反三抓整改,做到守法合规。

温室气体排放管理

中国石化不断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持续推进二氧化碳、甲烷减排。截至目前,公司已连续11年获得“中国低碳榜样”称号。

二氧化碳减排

制修订《中国石化碳排放管理办法》《中国石化碳交易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规范碳排放管理,强化建设项目碳排放审查,严控碳排放增量。

炼化企业持续开展制氢、合成氨等装置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捕集二氧化碳152万吨;油田企业二氧化碳驱油注入31万吨,增油8.9万吨。

甲烷减排

承担生态环境部油气开采行业甲烷排放试点监测任务,编制《中国石化甲烷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序部署甲烷排放监测工作。

油田企业持续强化密闭混输工艺运用,大力实施套管气回收,推进火炬气综合利用,加强边远零散井回收等措施,实施放空天然气回收。2021年回收甲烷约7.17亿立方米,相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1,0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足迹研究

深化航空煤油、润滑油基础油、聚丙烯、对二甲苯等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成果应用,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石化产品》已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立项。

碳资产管理

统筹控排企业配额盈缺情况,编制碳交易计划,组建专职碳交易团队,开展碳交易集中管理,按期完成碳配额履约任务。

持续优化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核算模块,支持全系统下属企业装置级别的碳盘查和碳核查工作,为制定控排措施夯实基础。

加强交流合作

中国石化积极开展多方合作,探索实现“双碳”路径,做践行生态文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者、引领者。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提升林草碳汇能力、推进义务植树等方面进行深化合作。与中远海运和东方航空开展碳中和合作,实现首船碳中和石油。联合发起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共同发表倡议宣言,积极推进全产业链甲烷控排行动。​​​​​